家长的过度关心会成为孩子的一种隐形压力,不妨适当放手

关心也是一种隐形压力
在现在的生活条件下,来自社会竞争的压力和孩子之间竞争的压力正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们的精神上逐渐形成隐形的“包袱”,而且这个包袱越来越重,越来越大的趋势。那么我们要如何避免孩子的这种隐形压力呢?
实际上,大多数家长会认为,在较好的生活条件下,孩子的学习应该更加努力,并且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对孩子的日常教育中,导致对子女学习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压力过大,为了让孩子成才,有的家长会过多地干涉孩子的日常生活,进而束缚了孩子的行动,各种各样的目标在孩子的心中演变成了种种压力,在一次次的强调中放大,直至超过了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管孩子遇到了什么问题,父母都会特别关心孩子,担心孩子的处境。不管孩子去了哪里,父母都无法做到真正的放心。父母觉得这是爱孩子的一种方式,但实际上却会成为束缚孩子的一种枷锁。
大多数家长把对孩子的期望变成了自己的语言和行动,他们不时地询问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的现状,变着法而给孩子吃好吃的,买各种各样的营养品,这样的做法都在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其实是家长没有意识到,即使是一些简单的鼓励孩子的话语,也正在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其实,孩子在父母的各种担心和关心之下,会阻碍孩子发展的脚步,导致孩子不得不依恋父母,无法掌握独立自主的能力,也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人生。
之前有一则报道,高考临近,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会有焦虑紧张的情绪,临考前一个多月的一天,就有两个十几岁的男孩子因为成绩不理想跳楼,造成一死一伤的惨剧。
心理医生认为,考试临近,家长更需要帮助自己和孩子放松心态。没有平常心、过于强求并不会让结果变得更好,孩子的心理反而会受到伤害。
孩子心理上的包袱比想象得要重

在一项心理调查中发现,在将近500个孩子中有280个觉得自己不快乐。除了一小部分觉得在学校不如在家快乐外,大部分是觉得在家不快乐。有的孩子还存在考试焦虑。
现在生活条件的提高让家长对孩子的生存环境有一种错误认识,大多数家长都会拿孩子跟自己小时候比较,觉得现在的孩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你们多幸福,我们那时候有什么呀!”。可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其实孩子的路是越来越窄了。
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如影随形,社会竞争的压力也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在孩子们精神上形成一个又一个的“隐形”的包袱,而且这个包袱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一些家长不自觉地把自己对社会压力的理解和感受贯彻到对孩子的教育中。对子女学习的期望值过高,一旦子女学习成绩达不到要求,动辄呵斥,有时还要动手。为了让子女成才,过多干涉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束缚孩子的行动。
这样或那样的目标在孩子心中变成了一种压力,在一次次的强化中放大,直到超过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另外,一些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现在面临下岗等问题的家长更是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把全部的心血放在孩子身上,懂事的孩子就只能把这些变成鞭策自己的动力,变本加厉地给自己加码,所以一旦出现不满意的成绩,孩子自己根本无法调节。
压力之下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有这样一则报道,某日下午,大兴区某中学的一个平时老实、内向的初二女生仅仅因为期中考试的排名下降了几十名就喝农药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有人认为学校开家长会向家长公布了排名可能对孩子影响很大。
除了采取极端行动外,还有的孩子出现了心理方面的异常反应。一名高三女生说自己越临近高考,就越想通过折纸鹤来寻求考试的好成绩,她知道折纸鹤浪费时间却控制不住自己,每次都要折好几百个还不能停手。
孩子很少主动寻求心理帮助
虽然每年都有惨剧发生,可是从心理门诊和心理咨询中心的情况看却鲜有家长或学生因为考前心理紧张或是压力过大而来求治的。朝阳医院心理门诊的李雯大夫介绍,心理门诊目前仍然是中老年人的“天下”,很多人只会因为睡不好、失眠才来看病或者咨询。
我们身边尽管有考前焦虑的孩子很多,在心理咨询中心却很难见到。这大概是因为很多家长觉得考前时间太紧张,还是看书要紧,有什么问题都到考试结束后再说。还有的家长根本不把孩子的心理异常当一回事,总觉得孩子还小,哪有那么多的事儿?这种错误的认识往往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甚至有的孩子迈不过这道坎,酿成大错。
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
减少过度关心给孩子带来的压力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做法,那就是多表扬,少唠叨,不责骂。
1、家长自身应该做到内紧外松
不妨多抽些时间带孩子上街购物,或者到景点去游玩,调节调节孩子的精神状态。
同时,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考试结果,不要对孩子不理想的考试成绩大惊小怪,更不能责怪打骂孩子。而是应该心平气和的和孩子分析原因,帮助孩子纠正态度。
关于孩子烦恼的情绪,家长可以和老师进行沟通配合,及时对孩子进行,疏导消除负面的情绪,当孩子每一次有了进步,家长都应该对孩子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家长不要过分体贴
家长应该让自己先轻松起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不要把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强加给孩子,而且父母需要经常和孩子保持感情沟通,要给孩子自主选择权利,毕竟人生之路要靠他们去走,谁也不能大包大揽。
我们对孩子的照顾可以从隐形体贴转为暗里关心,在家里的时候不要过多的谈论考试的话题,不要刻意的制造紧张的气氛。
生活如平常一样,多聊聊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只要真诚通过考试之外的其他话题,也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孩子最近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孩子也会主动地表达自己的心声。
作为家长,我们都应该意识到任何一件事情,包括考试都是有成功和不成功两种可能,孩子们的年龄还小,机会还很多,一时的失败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并不是坏事,只要父母在,关键时候起到指导作用,在孩子即将失败的时候提醒他,而不是把家长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