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灵解读?
心灵解读的概念:是指推测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是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以及对他人行为和其心理状态之间关系的推理和认知。
“心灵解读”能力:是指人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愿望、意图和信念等心理状态,并依此对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的能力。“心灵解读”缺陷,即缺乏推测他人愿望、信念、意图和情感的能力,导致难以理解他人心理状态并无法判断和预测个体行为,并直接影响社会交往过程中进行语言和非语言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从而出现社会交往障碍。
儿童心灵解读能力的发展:
1.儿童愿望、信念及相关表征的发展(也就是推测他人的想法、愿望、目的和他人的观念、想法、知识等。)
2.儿童对假装的理解
3.儿童的意图理解:(一是目标所导向的个体的具体行动;二是对目标对象的一系列内心的表征,包括如何达到目标的计划,对计划能实现目标的相信,以及对实现目标的愿望)。
4.儿童的欺骗能力(一是指儿童问题行为中的欺骗行为,二是指儿童心灵解读中的欺骗能力。)
心灵解读的干预内容包括
1.对错误信念理解的干预训练;
(1)认知策略技术的应用①传统Sally-Anne错误信念任务(无照片);②欺骗-现象任务;③“窗户”欺骗任务;④外套任务(现实生活误信念任务);⑤现象与现实任务。
(2)线索应用的干预方式
①第一项是动作错误信念测验;
②第二项是意外错误信念测验(Sally返回房间,检查隐藏处,表现出惊讶说:“天呢,东西不在这!”);
③第三项是儿童自己藏物的错误信念试验(儿童藏物之后,离开房间,返回时发现物体已被转移);
④第四项是动作错误信念测验的重复;
⑤第五项是意外错误信念测验的重复。
(3)介入媒体技术的干预
2.以正常儿童心灵解读发展顺序为参照的多心灵解读成分训练;
(1)情绪领域的任务是:①照片式脸部再认任务;②图式脸部再认任务;③情景基础的情绪理解;④愿望基础的情绪理解;⑤信念基础的情绪理解。
(2)信念领域的任务是:①简单的观点采择; ②复杂的观点采择;③.“所见导致所知”;④真信念理解;⑤误信念理解。
(3)扮演行为的五种水平是:①感觉运动扮演;②功能性扮演1(2个或1个例子);③功能性扮演(2 个以上例子);④假装扮演 1(2 个及以下);⑤假装扮演(2 个以上)。
3.将心灵解读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相结合的干预训练。
干预方案包括向被试解释心灵解解读任务(包括愿望理解、信念理解、情绪理解和一一级、二级错误信念理解),同伴间的角色扮演和社交交互动(包括情绪行为管理和表达自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