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白熊效应”的定义,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孩子喜欢和你唱反调
昨天分享了一篇有关为什么孩子总是喜欢和你“唱反调" 呢 的文章,引起了很多家长朋友的关注,大多数表示平时确实忙碌忽略了很多孩子的想法,后台留言问有没有什么更详细的方法可以帮助家长们更好的引导孩子呢?
今天就再结合之前有小伙伴的实际案例再给家长朋友们分享一篇有关“为什么孩子喜欢和你唱反调”,相信看完这篇内容你会更深入的理解孩子们。
我家大宝今年六岁,对待事情上总是有属于自己的想法,在我看来这可以算得上是一件好事,说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不错,但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因为大宝总是喜欢和我“对着干”,每天都感觉自己血压直彪。
例如:我让孩子吃饭的时候,他总是磨磨蹭蹭说要看完电视再吃,等他过来吃饭的时候,饭菜都凉的差不多了;每次让他写作业,他总是会和我提各种各样的要求。
一旦我不答应,他就会故意拖拉,原本十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硬是被他写了四十多分钟,基本上任何事情上都会跟我作出相反的选择。
相信大多数家长都有过这种经历,不管他们说什么,孩子们都不会听,甚至会故意和父母对着干。只要爸爸妈妈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那么孩子就必须做一些事情。
孩子的做法,往往让父母不知所措。事实上,许多孩子的“对着干”并不是故意的叛逆行为,而是由“白熊效应”驱动的一系列行为。
关于白熊效应的定义
“白熊效应”也是一种反弹反应模型。哈佛大学教授尼尔·维格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简而言之,他要求参与者不要在脑海中想象一只白熊。结果,参与者不仅没有做到,反而脑海中不断地有白熊的影子闪过。
白熊效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当我们试图冷静下来,专注于完成一些事情时,但却始终无法集中注意力。
躺在床上试图入睡,心里想着不要回想刚看过的一些电影情节,可是脑海中还是不断浮现一段段的画面。
除了白熊效应还有什么原因让孩子唱反调
1、想要吸引父母的注意
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越少,孩子就越缺乏爱。缺乏爱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内向和孤僻的性格,会感到非常不安全。因此,许多孩子喜欢“反抗”他们的父母。
它的背后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孩子们发现,除非他们犯了错误,否则父母不会关注自己。通常,父母似乎不太关心他们自己。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孩子们会时不时地故意给父母制造“麻烦”,所以就出现了孩子和父母唱反调的行为。
2、孩子秩序敏感期的到来
当孩子进入秩序敏感期时,他们也喜欢与父母意见相左。这一时期的孩子对周围的秩序有“强迫症”,比如吃饭时使用特定的餐具,外出时穿特定的鞋子,甚至玩具摆放的顺序。一旦父母不遵守孩子的“小规则”,他们就会和父母“对着干”。
3、父母不考虑孩子的内心想法
很多孩子喜欢和父母意见不一致的原因是他们的一些父母不同意孩子的观点,一些孩子不太擅长表达和沟通,所以他们用这种方式表达。
特别是有些父母和孩子总是喜欢以一种专制的方式说话,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抗拒。很多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是“小屁孩”。他们根本不需要和他们讨论任何事情。他们只需要告诉他根据自己的意愿做什么。这个想法是不恰当的。
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唱反调的孩子
第1、学会尊重孩子
著名作家周国平曾经说过:“做父母的最高境界就是和孩子做朋友。”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尊重。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知道如何尊重孩子。
以秩序敏感期为例。孩子们关心的是“父母能否尊重自己”,其实他们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比如穿特定的衣服。父母能够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可。孩子就不会父母意见相左了。
第2、学会理解孩子
当孩子开始“唱反调”时,家长应及时给予孩子宽容和理解,尽量与孩子建立平等的沟通,了解孩子的现状。
如果孩子不愿意说,父母可以先在工作之后和孩子分享一下自己遇到的“困难”,请孩子帮忙找到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放下内心对父母的戒备,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
第3、多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看见孩子的内心想法
父母不能只看到孩子唱反调的行为而忽略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为。例如,二宝经常被大宝欺负,这就是因为父母对二宝的关注远远大于大宝。
父母在和孩子进行对话交流时,父母应该进行有效的沟通,去了解孩子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让孩子们讨论更多,并使用“孩子而不是父母的角度进行沟通。
第4、父母要时刻保持冷静
当你的孩子犯错时,要保持冷静和耐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对孩子来说是最生动的一课。你的态度会影响你孩子的个性,你对待它的方式可以成为你孩子学习的榜样。
孩子总是喜欢和自己“唱反调”,父母应该首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养成了这种逆反心理,然后要多关心孩子,与孩子拉近距离,理解孩子的想法,然后去“对症下药”。
寄语:
养育子女是一个困难的过程,需要耐心。随着儿童身心的发展,他们会要求父母给予他们更多的权力和自由,甚至可能出现“青少年叛逆”等问题。因此,家长必须更加谨慎、耐心和细心,创造良好的亲子关系,以便更好地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