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正文内容

为什么家长眼里只有成绩,没有孩子的感受?一千多个回答让人更难过

idongnao11个月前 (11-12)家庭教育109

01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父母总是看待成绩,不关心我的感受,他们眼里只有成绩学习吗?

这个问题下面有1540个回答,我大致浏览了下,绝大多数的回答都是劝他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社会很残酷,不会考虑你的感受。

你觉得父母偏激,社会更偏激,你只有成绩好了,才能少吃苦。

看完问题下面的回答,我感觉如果我是提问的人,我会抑郁的

就像是一个想寻求共鸣的人,结果又被讲了一通人生大道理,情绪得到的共鸣为负。

家长关心孩子的成绩有错吗?当然没错!

社会就是很残酷,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工作岗位,最低要求是统招大学本科,还得是985、211的,没有文凭这块敲门砖,很难找到像样的工作。

父母作为过来人,在社会上见过太多类似的残酷,所以才会格外关注孩子的成绩,期望孩子能有一块拿得出手的敲门砖,少走点父母走过的弯路。

在电视剧《大考》里,吴家俊是个爱画画的高三生,他喜欢漫画,画得还挺像那么回事,他想参加艺考,但父母都不同意。

妈妈觉得艺术院校都是破学校,她不能辛辛苦苦供孩子这么多年,就去上个破艺校,坚持要让孩子考大学。

上网课她寸步不离地坐在孩子后面,监督他好好学习,有时候累得都睡着了。

吴家俊趁着妈妈睡觉的时候,悄悄在电脑上画画,结果不小心被妈妈发现了。妈妈愤怒地把他画了好久的画给毁了,一气之下还给了他一巴掌。

吴家俊就离家出走了,老师同学家长都出动找他,生怕出什么事儿,最终吴家俊被找到了,算是有惊无险。

吴家俊的妈妈只关注他的学习,期望他考个好大学,没有看到他的情绪。考好大学肯定没错,但怕就怕,孩子的情绪总不被看到,没能熬到出成绩的那一天,就熬不下去了。

02

南京市中考成绩发布的前一天,英语特级教师黄老师,给学生们上了一堂课,这堂课不是黄老师擅长的英语,而是一堂生命教育课。

课堂里,黄老师播放了一个女孩从小到大的成长照片,照片的最后,是女孩躺在白色的灵柩里。

黄老师泣不成声地说,“这是我女儿的一生,今天我就用她的故事告诉在座的孩子们和父母们该如何珍惜生命。”

黄老师的女儿,2009年在荷兰留学的时候,选择了用最决绝的方式离开人世,年仅20岁。

黄老师的女儿是个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她成绩优异,是省级三好学生,校篮球队的主力,会长笛,会架子鼓,音体美和学习全面发展。

这个优秀的女儿给了黄老师无限荣耀,想必有不少人会慕名向黄老师取经,这么优秀的孩子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完美女孩的突然离世,让黄老师哭干了眼泪,也留给世人无数个“为什么”。

女孩在自杀前,给父母留下了遗书。

我真的太太太累了,8年来一次次地平定崩塌的心灵,可当它再一次崩塌时我又无能为力......

8年的OCD,更久的落寞与惆怅,一次又一次的沦陷然后苦苦挣扎,这一次,无力再挣扎了......

女儿电脑里的浏览记录,让黄老师更是惊讶不已,浏览记录里除了心理疾病相关的知识,就是各种各样自杀方式的介绍。

20岁的女孩,还留了一封给警察的遗书“请不要救我”,这是多么决绝地离开!

女儿的突然离开,让黄老师开始反思以往的种种。

她越来越发现,女儿的病其实早有表现,只是她一直在关注女儿的学习成绩,跟同学们相处得好不好,至于细节,她都没有关注。

孩子没有走极端的时候,情绪看起来不如成绩重要。

可一旦孩子没等到出成绩的那一天,或者出了成绩也体会不到成就感,走了极端,家长再怎么后悔也来不及了。

孩子的情绪重要吗?当然重要。

03

在影片《你好,李焕英》里,妈妈李焕英的一句话,让无数人热泪盈眶,“我的女儿,健康快乐就好”。

很多人觉得这是对孩子的最低要求,殊不知,让孩子健康快乐才是最难的。

孩子的很多快乐,在父母看来是不务正业玩物丧志。

毕竟,父母辛辛苦苦工作,就是为了让孩子心无旁骛地学习,只要不是学习,就不值得快乐。

大概人长大后,就忘记了儿时曾经的快乐时光了,还会以一副过来人的样子说,我都是为你好,听我的没错!

孩子的情绪,就这样被大道理淹没了。

关注孩子的成绩,和关注孩子的情绪,有矛盾吗?我觉得是没有的。

打个比方说,孩子成绩一向很好,考试总是100分,有一天拿回家一张90分的试卷,孩子很不开心。

家长看到90分的试卷,应该也不怎么开心,孩子退步了,能开心吗?

有的家长可能就炸了,冲着孩子一通批评,我就说让你多做几套题吧,你还玩游戏,玩什么玩,以后每天晚上多做一份试卷,下回再考不好我揍你!

关注孩子情绪的家长,就会看到孩子的不开心,跟孩子一起分析试卷,安慰孩子,鼓励孩子,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

真正厉害的家长,从来不是拿鞭子赶着孩子学习,而是要调动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孩子自己学习。

父母关注孩子的情绪,孩子才能正视自己的情绪,学会舒缓释放内心的不快乐,才不至于让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有孩子说,不被理解,是做子女的宿命。期望我们这届家长,能打破这种宿命,与所有父母共勉!

本站转载自:柚妈充电屋

相关文章

哪件事父母每天坚持10分钟,会让孩子有巨大改变?

哪件事父母每天坚持10分钟,会让孩子有巨大改变?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哀叹:“为什么我付出全部,却养不出一个爱学习的孩子?“这个时候,父母们不妨都回顾下,自己和孩子平时是怎样的一种相处状态?曾看到过这么一段视频:一个5岁的小男孩带着哭腔控诉自己的爸爸:天天你就知道让我学习,可全家就你自己不学...

为什么孩子总是喜欢和你“唱反调" 呢 ?(家长必看)

为什么孩子总是喜欢和你“唱反调" 呢 ?(家长必看)

01心理学有个著名的“白熊实验”。心理学家给参与实验的人一个任务:别去想一头北极熊。结果受试者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并在接下去的几分钟,不断地想起白熊。越是要求不去想,脑海中的白熊越是挥之不去。“白熊实验”告诉我们:过度的禁止行...

打人、撒谎、偷窃……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怎么办?

打人、撒谎、偷窃……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怎么办?

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平时乖巧听话的孩子突然变得执拗起来一带孩子出门孩子就总是躲在家长后面打人、撒谎、偷窃、发脾气、不合群……打人、咬人孩子总喜欢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

孩子逆反爱顶嘴!你是不是掉进了“无效倾听”的坑?

孩子逆反爱顶嘴!你是不是掉进了“无效倾听”的坑?

 01“听到”孩子说话了吗?你是否常听到以下这样的冲突对话?孩子对父母大声抗议:“你们到底有没有听到我说的话?”“为什么你们从来不懂我在说什么?”“你们根本就不想听我说话!你们从来没花时间好好听我说过一次话!”“凭什么所有事都要听...

家庭教育最需要教育的是父母!

家庭教育最需要教育的是父母!

单纯跟普通学校教育或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可能更侧重于“孩子在家里被培养出的言行举止”,也就是通常提及的家教。大众认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品德教育,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强调孩子的偏差行为。早年社会给予了老师更多管教权利,例如一定程度的体罚是被允许的...

家长在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一览

家长在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一览

1、引导帮助孩子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南宋理学大家朱熹说:“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树立远大的理想。2、建立“互动”沟通。让孩子平等地谈论自己的经历、观点和烦恼,与孩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