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的失败:母亲越位,父亲缺位,老师错位
在孩子成长路上,问题总是层出不断:
01
越位的母亲让孩子过于依赖
家庭教育中,常常见到这样的场景:
孩子写作业磨蹭,经常开小差,甚至写着写着跑去看电视,妈妈因此大发脾气。
妈妈总是斥责孩子拖拉磨蹭,却很少反思自己的问题。
孩子“磨洋工”,根源其实在妈妈。
总是被妈妈盯着、管着、督促着,甚至由妈妈帮着完成作业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形成自觉学习的能力。
这些从小被包办一切的孩子,等到长大之后,会越来越依赖他人。
学历再高,但学不会独立,就始终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
母亲大包大揽孩子的生活,会使孩子默认自己只是“听话的机器”;
母亲总是替孩子作决定,会使孩子变成母亲的“提线木偶”;
母亲不让孩子独自面对生活,会使孩子变成“温室里的娇花”。
司马光《家范》里说过:“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意思是说:做母亲的,不用担心她对孩子不慈爱,值得担心的是她只知道爱孩子却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母亲的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但更需要守住一个度。
02
缺位的父亲让孩子人格不健全
《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显示:
一半以上的家庭,孩子由妈妈陪伴长大,仅12.6%的家庭,孩子有爸爸的陪伴。
父亲缺位,已经成为很多中国家庭的常态。
很多孩子从小在没有父亲足够的陪伴、没有父亲应有的教导、没有父性榜样的环境中长大。
父亲和母亲的虽然分工不同,但母亲无论如何都无法替代父亲的角色。
母亲:爱,融合,亲密,为孩子扎根
父亲:力,秩序,分离,给孩子翅膀
一个孩子如果长期缺乏父爱,容易形成性格缺陷。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里的朱朝阳就是这样一个缺乏父爱的孩子。
朱朝阳的父亲离婚后,独宠自己的继女,对儿子只有敷衍。
身边朋友都知道他儿子考了年级第一,他却不知道,对朱朝阳的一切全不关心。
偶尔给儿子买双新鞋,看到继女来了,马上丢下儿子就走,毫不在意儿子失望的眼神。
正是这些忽略,逼得朱朝阳一点点心理扭曲,从一个成绩优越的“尖子生”,变成一个孤僻、冷酷的“杀人恶魔”。
父亲的角色从来都不能缺席,父亲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命运。
有句老话说得好:养不教,父之过。
生了孩子,父亲只知道养活他,却从来不教育他,那就是父亲的失职,是父亲的过错。
作为父亲,永远都不要忘记自己的角色与责任,不缺位,不缺爱,不缺教,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03
错位的老师让教育失去其意义
网络上盛传一句话:
这个社会上,能管教孩子的只有三个地方,家庭、学校和监狱。
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长与老师肩并肩!
而其中任何一方缺位,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人生走向。
家庭是第一道防线,学校是第二道防线,为人父母、老师,就有责任教育好孩子。
倘若家里管不了,学校不愿管,那么等着孩子的,就是社会的严酷惩罚。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越来越多老师陷入了“不敢管”的境地。
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十年前的家长:老师,请你一定要严厉管我儿子,该骂就骂,不行就打。
现在的家长:诶,老师,你怎么能当众批评我儿子呢?他不就是上课捣乱、欺负同学、不写作业、逃课打架吗?你这样对孩子自尊心有多大的影响你知道吗?
教育中,最大的矛盾无疑就是父母与老师的矛盾了。
确实,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父母的奋力托举。
但是,孩子的每一步成长,背后也离不开老师的辛勤付出。
孩子的健康成长,通常是老师和家长合力培育的结果。
莫言曾说过:“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在教育路上,家长、老师、学生都应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只有父母像父母,老师像老师,学生像学生,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
亲爱的家长,教育路上,愿你我共勉!
END
版权声明:本文仅用于分享交流,不涉及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