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最需要教育的是父母!
单纯跟普通学校教育或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可能更侧重于“孩子在家里被培养出的言行举止”,也就是通常提及的家教。
大众认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品德教育,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强调孩子的偏差行为。
早年社会给予了老师更多管教权利,例如一定程度的体罚是被允许的。
但现在限制了老师的管教和约束方式,孩子良好品德的塑造愈加成为家庭的责任。
孩子如果变成坏孩子,甚至形成了反社会人格,我们会认为这些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毕竟父母会给他们带来巨大影响。

所以大多数父母都在如何才能培养出品质卓越的孩子而挖空心思,将家庭教育重心完全放在孩子身上,却忽略了很多其他因素。
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许多父母们在交流中发现他们采取几近相同的教育方式,在他们的大宝二宝身上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教育成果。
这可能是孩子自身性格特质和需求不同,也可能是其他的因素对他们产生了影响。
那么,家庭教育这个问题究竟应该如何权衡?到底是教育孩子,还是教育父母?

01 父母身份是自然属性
成为父母没有资质标准,不需要持证上岗。当有孩子的那一刻起就会自动为人父母。
但问题是,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人教大家怎样成为一个好的父母,我们都是在整个家族环境的影响下顺其自然给予孩子家庭教育。
例如以往婆婆去教育儿媳妇怎样做一个好太太,然后怎做一个好妈妈。
当下出现在新手父母中的普遍现象也同样是用自身已形成的品德去教育孩子而不会有意识地刻意去学习解读。
“我认为自己品德还不错,那以我为标准教出的孩子肯定也不会差到哪去”,诸如此类。

02 父母需要进行自我教育
从家族治疗以及家庭功能的角度看,子女和父母在家庭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都要尽好自己的责任。
若家庭中任一个体对这方面的认知不明晰可能会导致家庭功能失衡。
家庭功能失调会对家庭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如果孩子对于自己的家庭系统给他带来的影响有误解,那么他们可能变得对自己的家庭不信任,甚至选择听信他人。
相信孩子们一定都有某个瞬间认为父母“不管自己,不够爱自己”。
但如果去问每个父母爱不爱他们的孩子,答案一定是爱的!他们会努力尽自己的责任去养育孩子,把维系家庭放在心上。
只是父母给予爱的方式和孩子的需求可能不适配。
所以父母需要去思考会不会是诸如此类的误会导致孩子形成了被害者心理。
父母如何去应对或避免孩子们产生被害者心理或许是维系家庭功能正常的关键。
不是只把爱宣之于口,天天盲目对孩子说爱他们,而是要去让孩子发现父母是“爱他们的”这个事实。
这样的认知和能力需要父母主动去学习,所谓育儿育己,即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先对自身进行教育!

03 家庭价值观和家庭教育模式
避免孩子产生被害者心理,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的要点就是父母需要去了解自己孩子,了解自己的家庭,以及最想要传递给下一代是什么,就是通常强调的家庭文化和价值观。
从家庭功能的角度来讲,家庭价值观在家庭系统中就好比工具中的一个零件。
若这个零件修不好,整个工具的使用都会受到影响;零件没法在工具里找到适配的位置安装,同样影响使用;又或者工具中的零件出现断裂后很难恢复如初。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将工具进行改造,并找到合适的新零件让工具重新运转起来。
这正是家庭教育需要先教育父母的意义所在:
父母需要去反思,重新寻找利于维系亲子和家庭关系的家庭价值观和家庭教育方式!

用LIFO体系来分析家庭教育问题,首先是要了解自己,然后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此基础上才能摸索出适合各家庭的亲子关系。
LIFO系统可以帮助家庭测评出亲子关系和教养风格等,帮助父母们明晰正确的改进和引导方向。
在了解教养风格以后,大家就知道了自己作为父母有什么优势,思考可以如何运用自己的优势来帮助孩子。
然后和孩子有效沟通,了解和思考他们可能更期望父母怎样做,得知怎样去补充当前家庭教育的缺漏。
让想要实现的家庭教育成果能用孩子更喜欢,更能接受的方式传递给他们。

想必所有父母对于家庭教育的期望都是:
“能在孩子上体现出符合理想预期的教育成果!”
而取得有效且卓越的教育成果的前提是:父母需要先进行自我教育,不断探索出相对科学合理,顺应自身家庭系统和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