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为什么别人总是不把你当回事?
对于大多数讨好型人格来说,无论自己怎么付出都得不到回应是令他们最为苦恼的事。他们不明白为何自己做了那么多,别人却依旧不喜欢自己。为什么别人总是不把你当回事?如果你是讨好型人格,你应该知道下面这些原因。
讨好型人格:为什么别人总是不把你当回事?
1、沉没成本效应
沉没成本效应,指的是为了避免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而沉溺于过去的付出中,选择了非理性的行为方式。用简洁的话来说,当我们在某事上付出的越多时,我们越难以割舍下某事,因为割舍下这件事就意味着我们放弃了之前的付出。但其实,之前的付出和现在的决策并没有实际关系。
而我们来看看讨好型人格是怎么和人相处的?他们总是取悦别人而牺牲自己,当别人要求他们做某事时,他们毫无怨言地接受。可当他们自己需要帮助时,却又不好意思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样的相处模式下,别人并没有在他的身上付出什么。也即是说,别人在他的身上,并没有沉没成本的存在。
因此对于旁人来说,你并不是一个难以割舍的存在。你的存在或离去,都不会给他人的情绪造成什么波动,因此没有人会在乎你,没有人把你当回事。而要打破这个悲哀的现状,你就需要让他人在你的身上付出一些沉没成本,这样你才有扭转情况的机会。
比如说,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大胆地向他人提出自己需要帮助,这样当别人在帮助你时,就不知不觉地投入了沉没成本。又比如说,当你觉得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你可以用适当地方式发泄出来,并寻求他人的安慰。当他人在安慰你时,其实也在不断付出沉没成本。当他人在我们身上投入多了的时候,我们的重要性就会逐渐提高了。
2、思维惯性
网上有一句流行很广的话:“坏人做了一辈子坏事,最后做了一件好事叫浪子回头,而好人做了一辈子好事,最后做了一件坏事叫原形毕露。”这其实就和思维惯性有关,当我们习惯了某个人的行为表现时,如果他表现出了其他的行为,那么对我们来说就是难以容忍的。
比如说,一个讨好型人格总是尽心尽力地为他人服务,比如说帮别人搬东西、请别人吃饭以及一些其他杂活、累活等等,那么人们就会习惯他这样做。惯性思维使得他们觉得,讨好型人格这样的行为表现是天经地义的。
可是有一天,讨好型人格因为情绪实在不好,或是身体不舒服,而没有表现出平时的那些讨好行为时,旁人就会受不了了。他们就会想:“哟,终于不装啦!”这就是思维惯性的力量,当你长期对一个人好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你停止了这种输出,你就会被判定为是糟糕的、错误的,即便你只是什么都没做而已。
讨好型人格为什么不招人喜欢?为什么别人总是不把你当回事?这和沉没成本效应和思维惯性有关系。想要被人看重,我们就需要减少自己的付出,并要求他人给予适当的帮助。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被真正看成是人群的一份子,而不是被当做一个边缘人。
- 上一篇:摩西错觉:明明知道答案为什么还会错?
- 下一篇:社交恐惧症是如何形成的?一文了解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