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浮夸给人的感觉,浮夸的人是怎样一种心理
23岁的小H是一位长相美丽,性格热情洋溢的女生。
她十分注重自身的穿衣打扮,坚信美丽即正义,外表就是才华。于是她每个月都会花费一大笔钱给自己进行各种保养,她心中总想着:“给我看过来,统统看过来!”
她无比渴望所有人都能注意到她,说话浮夸给人的感觉。当她在严肃的工作场合时,会忍不住和其他异性产生一些“调情”式的言语。这让她在上一家公司的风评变得十分不好。有不少曾经交好的女同事背地里都在议论她作风不端。这让她感到无比难过,深陷抑郁之中。
其实她也不想这样,可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总希望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那么,浮夸的人是怎样一种心理?
小H的这种情况,其实与表演型人格障碍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如果别人没有注意到她,她就会无法忍受,甚至会因此自残。
一、什么叫表演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癔症性人格障碍。主要是指过分感情用事或者爱用一些夸张言行去吸引他人注意的人格障碍。患病者的年龄多在25岁以下,而且女性发生率比男性要高2倍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表演型人格和表演型人格障碍是有区别的。
表演型人格的侧重点在于这是一种个性。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因为不存在一种完全正面或者完全负面的人格。
一般来说,拥有表演型人格的人给他人的第一印象大多都是热情开朗,容易亲近,善于社交。这类人通常会有很不错的艺术才能表现。Ta们能够很快调动起自己的情绪,去感染他人,不容易怯场,从事演员等职业,会有天然优势。
而表演型人格障碍则是一种心理疾病。它偏离了人的正常行为模式,患者会因此感到十分痛苦或者让他人感到无比困扰。有些人会夸张表演得让人难以忍受,有些人则会因为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而自残,甚至自杀。
例如,小H在本应严肃认真的办公环境,与其他异性产生“调情”式的言论,这就是一种偏离了正常行为模式的行为。
这给她本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可她却无法控制自己。
二、表演型人格障碍是怎么形成的
有部分研究学者认为,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形成,其实与遗传和大脑的物理基础存在一定联系。
研究显示,人们大脑里的下丘脑和情绪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大脑的下丘脑的兴奋阈限比较低,情绪管理自然容易失控,所以容易导致表演型人格障碍。
除此之外,家庭环境因素成为很多学者认可的一大原因。弗洛伊德及后继者认为,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可能在口欲期(0-18个月)和俄狄浦斯发育期(3-5岁)时,出现了问题。
一个女孩在成长到口欲期的这段时间,是十分需要母亲精心照顾的时候。但母亲没能让她感到安全、有价值,她对母亲感到日益失望。等她成长到俄狄浦斯期时,对母亲的失望加上性心理的发育。她会将恋父恋母的爱全部转向威严又有魅力的父亲。
同时,因为口欲期未被满足,所以女孩会不断贬低母亲。这种心理导致女孩将男性视为强大的象征,将自己包括其他一切女性都视为软弱无力的象征。
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女孩,渴望得到男性的认可,害怕遭到男性的抛弃。所以会不断表演,去迎合他们。
此外,如果患者从小缺乏父母的关心,为了获得父母的关心和注意,Ta们会做出一些古怪的举动。如果古怪行为真的吸引到父母的注意后,Ta们就会逐渐加深这一表演。
例如,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女主为得到父亲的关注,从小到大故意做出搞怪可笑的表情。
这也成为松子之后悲惨人生的起源。
或者,有些父母表演欲强,一味强化孩子的“表演意识”。让孩子过于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也会产生表演型人格障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