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抑郁症真的存在吗?微笑抑郁症和抑郁症的区别是什么
微笑抑郁症真的存在吗?英国16岁少女Maisie,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
她的这一突然行为,让其家人无法接受。在家人面前,她一直都是开朗活泼、笑起来没心没肺的样子。
甚至自杀前,她还和父母讨论了假期去希腊旅游的事情,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正常。
所以,她的家人一直想不通她为何会自杀?警方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调查后,发现Maisie在生前,其实一直患有抑郁症。
但Maisie的家人和好友并不相信这个结论。她们认为她一直以来这么开朗,是不可能患抑郁症的。
实际上,抑郁症患者,并不全是消极悲观、萎靡不振的样子。有些抑郁症患者会戴上“乐观”这个面具。掩盖住自己内心真实的情绪,出现在大家面前。
这时,Ta们所患的疾病,就不再只是抑郁症,而是有了一个专属名称——“微笑抑郁症”。
微笑抑郁症和抑郁症的区别
“微笑抑郁症”属于抑郁症。所以也会让人产生疲惫、绝望、失眠、情绪低落、对外界丧失欲望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不过,它主要是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病情的一种反应模式,与典型的抑郁症存在着一点区别:
“微笑抑郁症”患者不会整天躲在房间里萎靡不振,不与任何人交流。而是拥有良好的社会功能,甚至表现出似乎比常人更好的社交能力。这让很多家属在Ta们采取自残或者自杀等行为时,会感到非常震惊或者无法理解。
美国喜剧电影明星罗宾·威廉姆斯,总是以一种幽默风趣的样子出现在公众和荧幕前。由他演绎的多部喜剧电影,更是给无数观众带来了很多欢声笑语。
2014年8月11日,这样一位幽默风趣的人选择在自己家里的卧室上吊自杀,让自己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63岁。
他的这一举动,也让众多影迷感到不解:“Robin 就是快乐的源泉!他就是快乐之神!这种人怎么可能会有抑郁症?”
相信很多人不明白,为何Ta们深陷抑郁之中,却还选择以微笑示人呢?
1、拒绝表现出自己的“软弱”
上个世纪20年代,心理学家路易斯·特尔曼通过研究发现:那些父母和老师认为很有幽默感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早逝。
2014年,英国科学家对喜剧演员、演员、普通人进行研究。发现喜剧演员相较其他两类人群,更容易体会到快乐下降和对人类的厌恶等负面情绪,从而出现抑郁症、精神分裂等心理问题。
事实也的确如此,像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和憨豆先生,都曾是抑郁症患者。
临床心理学专家Rita Labeaune认为:幽默的人习惯在他人面前笑,或者引发他人开心,因此极不愿意去承认和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
Ta们会觉得向他人承认或者表达负面情绪,是 “软弱”和“羞耻”的象征,便本能地排斥这一行为。
2、习惯讨好他人
很多“微笑抑郁症”患者在与他人进行社交时,会进入一段不正常的关系模式之中。例如,不自觉地讨好对方。Ta们害怕表露出真实的自己后,会伤害他人,让他人讨厌自己。因此,为了获得对方的喜欢,Ta们会尽可能避免直接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和真实需求。
对Ta们来说,只有自己友善的一面,才能获得他人的喜爱。但实际上,这种压抑真实自己需求和情感的“友善”。只会让Ta们的心理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3、曾受过创伤
孩子小时候,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会感到新鲜好奇,会忍不住探索。当孩子在探索过程中遭遇到了挫折或打击时,第一时间会想回到父母身边,寻求父母的安慰。
如果这时候,父母的角色是缺失的,或者说父母没有安慰孩子,反而对孩子进行了严厉的责备。那么孩子之后就会逐渐习惯在受挫后压抑自己的情绪,不愿意也不善于去表达自己的情绪。
例如,小Z小时候和他人在外面玩耍,摔了一跤,哭哭啼啼的回到家。本以为爸爸妈妈会安慰她,但没想到,爸爸妈妈反而狠狠批评了她一顿。自此,她在外面受了伤或者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她都会隐瞒父母。选择自己压抑下来,只向父母展现出好的一面。
“微笑抑郁症”患者也是如此。可能之前Ta们也曾向他人表露过自己的难过和悲伤,但是换来的是:
“为什么你总是苦大仇深?”
“你总是这样满满的负能量,我都不敢靠近你了。”
当自己的痛苦不被他人理解时,Ta们就会认为身边的人并不了解和在意自己。那么与其暴露自己的痛苦而受到伤害,不如将真实的自己封闭起来,保护自己。而微笑,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自我防御方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