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有哪些特征?克服讨好型人格的具体方法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你是否有以下两种情况:当你与他人产生矛盾的时候,不管错在哪一方,你都会主动地向对方道歉。同样,当你与他人产生利益纠纷时,你也会主动退让,避免与他人发生纠纷。如果事情真是如此,你可能就是属于讨好型人格,那么,讨好型人格有哪些特征?克服讨好型人格的具体方法有哪些?一文了解一下!
讨好型人格有哪些特征?
1、特殊的人际交往模式
讨好型人格的共同特点是:牺牲自己的利益或感受,在人际交往中无底线地向对方付出,并期待对方会认可自己,或认为这样做会促进彼此之间的关系。但是,倘若讨好者一直得不到对方的情感反馈,或者觉得这种相处模式太过辛苦的话,又可能会采用最决绝的方式破坏关系,然后离开关系。
比如,当讨好者对一段关系失望透顶后,可能会彻底将对方拉入黑名单,断绝一切联系方式,甚至离开对方所在的城市,回避继续交往,并抱怨自己在关系中的付出不值得等等。
2、躯体化的症状
讨好型人格因为长期压抑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一味地去顺从或迎合他人,并不断地对自我进行攻击,可能会导致讨好者出现一些躯体化的症状。比如肠胃疾病、焦虑症以及肥胖等。
3、认知偏差
讨好者在认知层面会主动替对方着想,认为自己如果不做些什么,就没有价值,也不会被他人所接受。所以,我们也不会拒绝他人的要求,因为我们可能认为,拒绝和否认他人,都是破坏人际关系的表现。实际上,在深层次的原因中,我们是害怕被讨厌、伤害、抛弃。
因为我们过于在意他人的想法,导致在现实生活中只能通过讨好或迎合的方式与对方相处。在关系中,我们可能一直处于让步甚至受虐的模式。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外部的肯定来获得价值感,这也是我们不自信、低自尊的一种表现。
克服讨好型人格的具体方法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与我们讨论的往往是行为背后的潜意识,那些我们平常没有觉察、不容易被发现的深层原因。
首先,你需要反思:
1、你的内在有哪些感受?
2、是什么让你要用这种讨好模式与别人相处的?
3、它是如何发生的?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讨好情况的?
通过反思这些问题,我们就可能会渐渐地发现自己讨好型人格形成的深层原因。实际上,遇到问题就要去解决,也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我们习惯于把问题当作阻碍发展的原因,认为解决了问题就能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心理咨询却是让我们能够看到目前困难对自己造成的影响,然后与我们一起讨论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力。
因为没有一种行为是无缘无故的,看似荒诞行为的背后,都是有被满足的心理需要。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事物的一面,这并不能让我们很好地认知整件事的性质,事物都是有多面性的,只有深层次地看到行为背后的种种原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当我们通过心理咨询了解到这些行为背后的种种原因后,便需要采用接纳的方式去改变它了。我们在重新评估自己的行为模式后,改变和接纳,都是需要由我们自己做决定的。原有的思维很难打破,新的尝试会让我们失去控制感,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和心理咨询师鼎力合作,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尝试通过各种的方法应对问题,这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