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心理之家,本站系行业网站,有任何心理相关的问题欢迎在线咨询!

心理之家

首页 > 心理知识 > 家庭

家庭

为什么会变成讨好型人格?解析讨好型人格家庭原因

发布时间:2022-02-24 14:25:06 家庭
有的人会发现自己对于别人提出的任何请求,都不会拒绝,一旦拒绝了就会感到内疚,害怕别人因此不喜欢自己。这样为人处世的方式让人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非常伤害自我。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讨好型人格?一起来解析讨好型人格家庭原因。...

有的人会发现自己对于别人提出的任何请求,都不会拒绝,一旦拒绝了就会感到内疚,害怕别人因此不喜欢自己。这样为人处世的方式让人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非常伤害自我。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讨好型人格?一起来解析讨好型人格家庭原因。

600-心理健康-情绪

为什么会变成讨好型人格?

1、父母经常带着条件爱孩子

我们经常说父母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就是对孩子的爱没有要求,无论孩子是否达到的父母的期待,都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可是现实中有很多父母却带着一定的条件爱孩子。

比如孩子不哭闹才会抱他们,孩子学习好才会夸奖他们。如果孩子没有做到父母的期待,父母就变得十分冷漠,甚至会指责、惩罚孩子。

有些父母会以爱为条件直接威胁孩子,“你再哭闹我就不喜欢你了”“你再不好好睡觉我就把你赶出家门”“你再不好好学习我就不爱你了” 。

这种有条件的爱,会严重的威胁到孩子心中的安全和稳定感。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只有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他才会得到父母的爱。

在孩子能力还比较弱小的时候,父母是孩子的一切,孩子对父母的话深信不疑,面对父母的威胁,孩子会非常害怕遭到遗弃,遗弃对孩子来说意味着死亡。所以他们只能被迫完成父母的期待。

也有些父母不会这么直接,但是他会通过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传递这种感觉。孩子懂事的时候会得到表扬,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会被责骂,孩子很快就意识到自己需要变得懂事、学习好才能得到父母的爱,于是他就懂得怎样去讨好自己的父母。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知道只有通过讨好父母才能得到父母的爱,他慢慢也学会了通过讨好他人来获得他人的喜爱。这种讨好模式就会延续到成年,形成讨好型人格。

2、父母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有些做父母的,产生情绪之后,不知道如何消解,就会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比如有的人在工作中与上司产生分歧,他不敢在上司面前表现出来,很可能就回到家里对着孩子大发雷霆。

当父母把强烈的焦虑、愤怒的情绪带给孩子的时候,孩子是无法处理的,因为他们的心智不成熟,他们只能默默忍受,去思考如何缓解父母的情绪,把父母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忽视自己的需求,不再关心自己真正的想法。

也就是说,当父母有情绪的时候,孩子通常想到的是自己又做错了什么事情让父母不开心了,为了哄父母开心,他们就会主动去按照父母的期待是做事,比如赶快去看书写字或者做家务。

如果父母经常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就会慢慢习惯性地照顾他人的情绪,忽视自己的需求,他会非常害怕引起他人的情绪,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问题,变得小心翼翼、惴惴不安,于是处处迎合,形成讨好型人格。

3、父母的控制欲特别强

有些父母的控制欲特别强,他们总是希望什么都按自己的意志来,他们对于外部很多事情,无能为力,比如工作中无法让同事什么都听自己的,在家庭中无法让父母或伴侣什么都听自己的,他们就会把控制欲转移到孩子身上,认为孩子必须什么都听自己的。

所以控制欲特别强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他们基本上不允许孩子有其他的想法,要求孩子必须听自己的,帮孩子安排好所有一切。

孩子在父母的高压下,只能按照父母说的去做,不然就会受到责骂、甚至挨打。久而久之,孩子就变成了一部听话的机器,生活的一言一行都按父母的安排来,比如几点钟吃饭,几点钟上学,几点钟睡觉。

他们习惯了父母的安排之后,就不会再对父母有什么不满,因为父母是不允许孩子表达不满、发表自己的意见的。当孩子放弃自我,选择对父母的意见和想法言听计从的时候,孩子就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