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与原生家庭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改变?
在网络上关于“讨好型人格”这个话题一直有很多人讨论。而关于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网友们也议论纷纷。有人说,讨好型人格是先天遗传的,与原生家庭以及后来的教育没什么关系。实际上,讨好型人格与原生家庭有一定的关系。那么,讨好型人格与原生家庭的关系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改变?一文了解一下!
讨好型人格与原生家庭的关系是什么?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一般是在一个比较严厉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小的时候经常被父母训斥,导致他们的自尊水平比较低。曾经就有一个孩子,自己穿的用的都很普通,却喜欢勤俭节约把手头上的零花钱攒起来给同学买吃的。但是,依然没有同学愿意和他交朋友,而且他还经常被同学们嘲笑和欺负。当时老师也是很诧异,孩子为什么会这么老实?于是她刻意的去这个孩子的家里做了一次家访,才发现孩子的父母采用的是打骂式教育。
于是老师推测,孩子正是因为父母严厉的教育方式,使得他从小就缺乏自信,自尊水平比较低。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所以他们特别想通过讨好同学来获得友情。然而,在其他孩子眼中,这种卑微的做法反而会让他们觉得这个孩子很没用,所以不愿意和他交流。
实际上,这位孩子就是因为原生家庭的缺爱而导致出现的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这是因为他们在原生家庭中已经习惯了卑微的相处模式,而且将这种自卑心理带入了接下来的人际交往中。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
实际上,讨好型人格之所以会产生,就源于3个错误的观念:
1、我很脆弱
2、我必须要为别人付出别人才会喜欢我
3、我不配提出自己的需求
因为讨好者在潜意识中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孩子”,你之所以害怕自己被“抛弃”,害怕被敌对,害怕被人讨厌。所以,一旦你和别人遇到一点冲突,就会马上“退行”到童年时期的状态。实际上,你所遇到的问题并非有多么难以解决,只是你脆弱的内心会将这些社交中的矛盾给“放大”。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讨好者第一个要做的就是正视自己告诉自己:“我已经不再是个孩子了,我应该勇敢的面对大人之间的矛盾。”
其次,你还要意识到一点:“一味的追求他人对你的认同是一件无异议的事。”因为童年的缺爱,讨好者会在成年后处于一种对爱极度匮乏的心态中。你对于成年人之间的友谊、爱情看得太重,所以才会太过在意别人是否关注他,喜欢他。
最后,你还要意识到最重要的一点:“你必须尊重自己的需求,因为没有谁会主动来满足你的需求。”
对于讨好者而言,主动说出自己的需求是非常困难的事。所以,你只能将这种需求埋藏在心底里,通过和他人搞好关系,希望他人主动向自己提供。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不聪明的做法。因为:“没有谁会把你看得比自己还重要,除非那个人是你的父母。”所以,在普通关系中,别人是不可能会主动来满足你的需求,只有你主动提出来才可能会获得他人的关注。
总的来说,讨好型人格之所以会出现,与原生家庭的严厉教育是有很大的关系。想要改变它,我们就应该通过纠正3个错误的观念,树立自信去面对他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