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心理学入门:阿德勒心理学三大理论
阿德勒曾经学医,后来受弗洛伊德的影响转向精神分析。但之后他又不满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和纯生物学观点,因而创立了自己的个性心理学体系。现在人们把和他有关的心理学叫做“阿德勒心理学”。那阿德勒心理学入门的三大理论是哪些?
阿德勒心理学入门:阿德勒心理学三大理论
1.目的论
阿德勒的“目的论”是在弗洛伊德的“原因论”基础上提出的。“原因论”认为, 人们现在所经历的一切是由过去或未来造成的,即我们身上所发生的事情都可以从过去或未来找到原因,并且对未来持比较悲观的态度。
而“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一切行为或者选择都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
例如,有人发脾气不是由于愤怒,而是把这作为一种表达沟通的手段,通过发脾气可以让别人听他的。这就是目的。 它决定可以改写过去,也可以改变未来。
目的论和心理创伤相关联。每个人都多少有点心理创伤。在阿德勒看来,其实,心理创伤并不存在。并非心理创伤或是任何不幸造就了现在的我们,而是我们为了眼前的需求,而自己“创造”了心理创伤和不幸。
因此,心理创伤只是人们的一个借口,有些人,会想要藉由自己的不幸变得特别,甚至把不幸当成一种武器,想要支配别人。此时,个体在当下的行为,是带有目的的,而且这个目的可能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面。
2.课题分离
阿德勒提出的“课题分离”理论对人们影响非常深远。所谓的课题分离,最开始是指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有自己的课题,应该各自负责。这也就是说我只负责把我的事情课题做好,而你只负责把你的课题做好。
比如,在父母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的时候,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而让孩子主动好好学习则是父母的课题。
又如,在孩子选择工作的时候,孩子喜欢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是自己的课题,而父母愿意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是他们的课题。
因此,“课题分离”理论教会我们要区分什么是自己的课题,什么是他人的课题。我们在和他人相处的时候,要有边界,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即使是自己的父母,有时我们也要学会和他们进行分离。
阿德勒的这一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改变人际关系中的很多烦恼。担课题分离并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只是一个入口。
3.共同体感觉
共同体感觉是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它是指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都会渴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群体里非常关键的一部分。阿德勒通过这一理论彻底追问了人际关系,而且他认为人际关系的最终目的是共同体感觉。
比如,他人是我们的伙伴,我们内心会期待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还会希望自己在为伙伴们就,即共同体,做出一定的贡献。
像这样把他人看作伙伴并期待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那要怎么才能建立共同体感觉呢?这需要我们做到三点:“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