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心理之家,本站系行业网站,有任何心理相关的问题欢迎在线咨询!

心理之家

首页 > 心理知识 > 家庭

家庭

为什么见义勇为的人越来越少?旁观者效应的产生原因

发布时间:2022-03-31 16:17:59 家庭
​在经典名著《水浒传》中,梁山泊108条好汉个个都是忠肝义胆,行侠仗义的侠义之士。他们不仅会替天行道,还会为穷人做主,见义勇为。而好汉歌中的“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也成为往后无数侠义之士的一句口头禅。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现实生活中,见义勇为的人是越来越少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一文了解一下!...

在经典名著《水浒传》中,梁山泊108条好汉个个都是忠肝义胆,行侠仗义的侠义之士。他们不仅会替天行道,还会为穷人做主,见义勇为。而好汉歌中的“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也成为往后无数侠义之士的一句口头禅。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现实生活中,见义勇为的人是越来越少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一文了解一下!

为什么见义勇为的人越来越少?

在电视剧《开端》中,王萌萌在公交车上被中年大叔骚扰,公交车站满了人,却无一人施以援手,最终导致王萌萌出事。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像王萌萌的事例还有不少,路人之所以会对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无动于衷,可能受到了旁观者效应的影响。

什么是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又称责任分散效应,它是指,当现场有其他人在的时候,个体去帮助别人的概率就会减小,在场的人越多,这种概率就会越小,同时,给予帮助前思考的时间也会越长。

心理学家约翰和比伯曾做过一项实验,他们将众多的被试者分为2人和6人组。然后,被试组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会遇到一个突发癫痫的老人求救。面对这个突发事件,2组的被试者会有怎样的反应?

结果表明,在二人组中,有85%的被试者对老人实施了帮助行为,而六人组中,只有31%的被试者这么做。此外,两组实施帮助的平均反应时间也大不相同,二人组只用了不到1分钟的时间,而六人组却用了3分钟。

这个实验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上述结论。

背后的原因:

之所以会导致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责任扩散

在发生紧急事件的时候,如果有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地减少。因为提供帮助的责任会平均分摊到所有人的身上,而个人所承担的责任也会变少。当责任人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个人的责任就可以忽略不计。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在大马路上看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会心安理得走开的重要原因。

2、从众效应

当人们知道别人正在关注着自己,往往就会做一些他人期待自己去做的事情,并以他人欢迎的方式去表达自我。当我们在大马路上看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第一时间可能会产生一种上前救助的冲动。但是,当我们看到旁人无动于衷的时候,便会在潜意识中将自己的这种冲动给压制住。因为我们害怕和别人不一样,害怕被别人当作“不正常”。为了迎合大众,不做这个“墙头草”,我们就只能将自己见义勇为的善心给“收敛”起来。

3、成本收益

有学者基于“成本收益模型”对旁观者在场个体决策做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分析,认为人们在决定是否采取帮助的时候,会衡量一下潜在的收益及投入成本。这个收益不仅仅指的是金钱回报,更多的则是道德方面,他人的积极评价以及对方对自己的情感回馈等。而成本则是指自己做这件事所要冒的风险,投入的时间、精力以及可能消耗的资源。

我们只有感到收益大于成本的时候,才会施以援手。而当成本远远大于收入时,我们就会安静地做个旁观者。

总结:见义勇为的人越来越少可能是因为旁观者效应的存在,旁观者效应的产生原因主要和责任扩散、从众效应以及成本收益有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