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心理之家,本站系行业网站,有任何心理相关的问题欢迎在线咨询!

心理之家

首页 > 心理知识 > 家庭

家庭

此时无声胜有声体现了什么效应?心理学怎么解释这个效应?

发布时间:2021-12-11 08:43:28 家庭
​在人类交往的艺术中,有一些技巧是很令人赞叹的。比如,一些人在一些高端社交场合的时候,一时的空白甚至比说话的效果更突出。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便将这种无声代替有声的现象写成了一句千古名句:“此时无声胜有声”。可能很多人会诧异,为什么在某些场合中,不说话比说话的效果更好呢?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心理学上应该怎么解释?...

在人类交往的艺术中,有一些技巧是很令人赞叹的。比如,一些人在一些高端社交场合的时候,一时的空白甚至比说话的效果更突出。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便将这种无声代替有声的现象写成了一句千古名句:“此时无声胜有声”。可能很多人会诧异,为什么在某些场合中,不说话比说话的效果更好呢?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心理学上应该怎么解释?

此时无声胜有声体现了什么效应?

空白效应,空白效应是指,作品留给读者的想象和再造空间,要比直接给出答案的效果好得多!因为这种空白效应更能激起人们对一些悬疑事物的探索欲望。在心理学中,空白效应的运用很广。

比如,在教学中,也存在着空白效应。老师教书育人,往往不能将道理讲得非常透彻,而是要讲一部分留一部分,剩下的那部分需要靠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所以,优秀的教师在讲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会故意“留白”一段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教师还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去思考这些事背后的一些道理。这种空白效应,使得学生能够自己接受知识,而不是被教师一股脑的输送。

在一些电影中,也有着空白效应的运用,比如近来口碑超好的悬疑电影扬名立万,就是这么一部留白电影。故事的脉络其实很简单,就是一行人为了拍电影而揭开了一宗神秘的杀人案件。本来这个杀人案件并不是很悬疑,但是,故事的最后却没有把真相彻底揭开,而是通过一个个隐晦的片段让人萌生一种探索真相的欲望。许多人第一次看完这部电影后,都不知所云,但是,当他们反复的观看,又参考了网上的一些解说之后,便觉得这是一部真正好看的电影。

实际上,空白效应的运用恰恰体现了一个“自主思考”的好处。旧的教育观念讲究一个“满堂灌”,这种全部式输入的方式,虽然能将整个知识点有条不紊的输入到被输入人的脑海中,但是却无法给被输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而是那些通过自己主观思考而理解的东西,更容易被人们所记住。

运用到学习方法上也是如此,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或许能让学生在一时时间吸取到大量的知识,但是却无法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其中的一些原理。反而是一些靠着“游戏”或“实验”得出来的结论,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真正聪明的学生,是不会死记硬背某个公式的,他们会通过理解性的记忆进行推理出来。只有自己的思想通了,才能够清楚的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这种学习方式,才是素质教育的精髓。

总的来说,空白效应的生活哲理无处不在,同时它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有时候,和一个人说道理不必说得太明白了,让别人留下一点思考的空间,也许他更容易接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